时间:2021-12-15
2019年8月6日,上海自贸试验区宣布先行启动119.5平方公里的面积,包括小洋山岛、浦东机场南侧区域以及南汇新城、临港装备产业区等在内的临港部分区域。
2014年起至今,麦哲中国有幸一直参与临港新片区的区域产业规划、政策研究、开发战略等咨询和产业导入等工作,对临港新片区有较为多的研究和认识。
临港新片区的战略新高度
临港新片区地处临港新城,位于上海东南端的"尖嘴角"上,杭州湾北面最外边,出去就是东海,距离上海市区大约70公里。上海初期对临港新城投入非常大,不仅耗巨资进行了规划宏大的填海工程,还挖掘了世界最大的城市景观人工湖——滴水湖。临港新城的目标是,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浦东国际机场等区位优势,打造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功能区。定位为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重要辅城。2016年6月15日,原上海市市委书记韩正考察临港时指出,临港产业区要始终围绕和服务国家战略,在多年来大型装备、高端制造、自主品牌研发的基础上,继续瞄准国际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体承载区。2019年7月,临港新片区(简称“新片区”)正式成为上海自贸区的组成部分,不仅直接适用自贸区各项开放创新措施,而且拥有其独特的功能定位、政策优势和制度创新,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指出其战略地位之重要,“设立新片区,是新时代彰显我国坚持全方位开放鲜明态度、主动引领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片区就是新时代的新特区,“特”在哪?
万众期待的临港“新片区特区”字眼虽然没有出现,但是,英文却明确地写着:Lin-gang Special Area(临港特区)。特区如何“特”起来,关键得靠制度如何突破,手脚能放开到什么程度。
一、特在突破传统“自贸试验区”理念
突破传统“自贸试验区”理念。国际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例如新加坡、迪拜等地的自由区以及中国香港等本质上是一处直接地深度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经济飞地”,而非自贸试验区的“升级版”。2017年,党中央、国务院就已经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自由贸易港的战略设想,设立临港新片区是对此设想的切实回应和落地。
二、特在尚不具备条件的、 “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先行开放探索
原自贸区一直强调的“压力测试”和“可复制”、“可推广”。新片区作为特殊经济功能区的政策之“特”具有独特性、独有性,这意味着未来要在新片区内进行目前在国内其他地区尚不具备条件的, “不可复制”、“不可推广”的先行开放探索。“不可推广和复制的主要是政策。”新片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推出的首创性开放性举措,除了体现在投资自由、贸易自由、资金自由、运输自由、人员从业自由等“五个自由”,税收政策的设计是重点之一。税收政策是直接关系临港新片区全球吸引力的关键,新片区方案中囊括的“税收红包”含金量不小。目前我国执行的企业所得税标准税率为25%,但新片区内符合条件的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等领域的生产研发企业可享受15%的低税率,再叠加原有的对集成电路生产设计和软件企业所得税“两免三减半”或“五免五减半”的税收政策优惠,以及参照粤港澳大湾区实施的个税优惠政策,对高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度十分显著。
三、特在“不叫自贸港的自贸港”
建立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将成为新片区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自由贸易园区的重要载体。“洋山港可以说是‘不叫自贸港的自贸港’。”原来自贸区内的保税区虽然免征关税,但在货物监管上仍有较多要求和约束。新片区在物理围网区内取消不必要的贸易监管、许可和程序要求,探索实施以安全监管为主的监管模式和实施特殊的税收政策,使围栏区具备了自贸港的特征。
四、特在“开展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对原自贸区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限制的突破也是新亮点。“原有的FT账户对融资资金的使用有很多限制,FT账户与境内账户之间可进行贸易的种类非常有限,对企业来说,进易出难。因此FT账户实际上只起到结算功能,没有到融资作用。”此次新片区方案专门提出研究开展自由贸易账户本外币一体化功能试点,支持新片区内企业参照国际通行规则依法合规开展跨境金融活动,允许新片区内企业从境外募集的资金可自主用于新片区内及境外的经营投资活动,其最大的好处之一是可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强化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此外,新片区境内外资本的自由进出流动和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将提高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程度,有利于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根据规划,到2035年,新片区的区域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再造一个目前的上海浦东新区。一个新时代的新特区正在向我们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