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产业洞察
  • 产业动态
  • 经典案例
  • 加入麦哲
  •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规划
  • 产业培训
  • 产业招商
  • 产业资本
  • 产业洞察

麦哲观点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

时间:2024-02-01


麦 哲 洞 察

M C K T U R E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在海洋经济领域,资源开发、科技创新、对外合作、海事金融、涉海政策等均有重大突破。麦哲中国筛选了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与您一同回顾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热点大事件。


01

 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投产

5月20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入文昌油田群电网,正式开启了为海上油气田输送绿电的新里程。这标志着中国深远海风电关键技术取得重大进展,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

“海油观澜号”是我国第一个工作海域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位于距海南文昌136公里的海上油田海域,装机容量7.25兆瓦,由风力发电机、浮式基础、系泊系统和动态缆组成。整体高度超200米,吃水总重达11000吨,通过9根锚链系泊固定在水深120米的海洋深处。其产生的绿色电力通过1条5公里长动态海缆接入海上油田群电网。投产后,年均发电量将达2200万千瓦时,全部用于油田群生产用电,每年可节约燃料近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万吨。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1)

图:海油观澜号

02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在南海正式投用

6月1日,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在南海东部海域恩平15-1油田正式投用,开始规模化向海底地层注入伴随石油开采产生的二氧化碳,高峰年可实现二氧化碳封存量30万吨,可累计封存150万吨以上,相当于植树1400万棵、连续30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


该项目的成功投用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海上二氧化碳捕集、处理、注入、封存和监测的技术体系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2)

图:恩平15-1平台搭载的我国首套海上二氧化碳封存装置

03

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直接电解制氢海试成功

6月2日, 由东方电气集团与深圳大学/四川大学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开展的,全球首次海上风电无淡化海水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海上中试在福建兴化湾海上风电场获得成功。


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技术在原理上跳出了传统化学的范畴,通过蒸汽压差的物理力学驱动,来全部隔开海水中的90多种复杂元素及微生物对电解水制氢的影响,打破世界上原本需要依靠纯水制氢的传统模式。此次海上中试使用的是由东方电气集团与中国工程院谢和平院士团队联合研制的全球首套与可再生能源相结合的漂浮式海上制氢平台“东福一号”,该平台也是海水无淡化原位直接电解制氢海试样机,集成了原位制氢、智慧能源转换管理、安全检测控制、装卸升降等系统于一体。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3)

图:东福一号

04

 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风机安装完成

6月28日,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风电机组在福建海域安装完成,并于7月9日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高端装备制造能力、深远海海上风电施工等全产业链实现整体提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采用四桩导管架风机基础,风机的轮毂中心距离海面高度达152米,相当于50层楼高;叶轮直径252米、重54吨,叶轮扫风面积约5万平方米,相当于7个标准足球场的面积,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最大的风电机组,也是首台16兆瓦商业化示范应用机组。这台风电机组在大型主轴轴承、超长轻量化叶片等关键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核心关键部件实现100%国产化,结束了我国不能研发制造超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主承的历史。


据测算,在额定工况下,单台机组每转动一圈可发电约34度,平均每年可发6600万度清洁电能,可满足3.6万户三口之家一年的正常用电,可节约标煤约2.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4万吨。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4)

图:全球首台超大容量16兆瓦风机

05

 我国首个航运期货上市

8月18日, 我国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上期所)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市交易。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是一个创新性很强的期货品种,采用“服务型指数、国际平台、人民币计价、现金交割”的设计方案,是国内首个航运期货品种,是我国第一个在商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指数类、现金交割的期货品种,也是第一个服务类期货品种。上期能源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的推出,填补了国内航运市场衍生品空白,将为我国实体制造企业、港航企业和境内外交易者提供有力的价格发现、风险管理、资产配置工具。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5)

图:我国首个航运期货上市


06

 “一带一路”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在京举行

10月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在高峰论坛框架下首次举办以海洋合作为主题的专题论坛,论坛发布了25项合作成果和“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

海洋合作专题论坛由自然资源部主办、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协办,主题为“共促蓝色合作,共奏丝路海韵” ,对于加强海洋合作、推动海洋事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关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智库和国际组织的200多位嘉宾参加了会议。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6)

图:海洋合作专题论坛现场

07

 全国最大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下水

11月9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正式下水。“启帆19号”船长108.6米,宽37.2米,排水量2.4万吨,相当于一艘轻型航空母舰,在全国海缆施工船中排水量最大,载缆量达1万吨,可装载75公里三芯交流220千伏海缆、130公里单芯直流300千伏海缆或2000公里通讯光缆,具备深远海海缆敷设与检修作业能力。该船海缆埋设深度全球第一,装配国内先进的拖曳式水喷埋设犁,最大埋深达4.5米。此外,该船定位作业能力全球最强、海缆敷设精度全国最高。在国内首次采用电力推进技术,碳排放量减少20%;在国内首次采用纵向敷缆方式,施工作业范围拓展40%。


目前,海上风电产生的电能通过海底电缆输送到陆地,以往的海缆施工船载缆量远不足以支撑长距离的深远海能源输送。“启帆19号”的启用,将有效提升我国海洋输电装备和技术水平,满足我国及东南亚地区深远海动力电缆和通信光缆敷设需求,助力海洋强国建设。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7)

图:“启帆19号”下水

08

我国首份海域立体分层设权政策文件出台

11月20日,自然资源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了《自然资源部关于探索推进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有关情况。这是国家层面第一份规范和指导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的政策文件。


《通知》的印发,是深化海域物权制度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将推动海域管理模式从“平面”向“立体”、从“二维”向“三维”的转变。《通知》是对海域综合立体开发政策需求的及时回应,并就准确把握海域立体分层设权工作提出了三方面总体要求:一是坚持依法依规、稳妥有序;二是坚持节约集约、生态优先;三是坚持分类管理、科学兼容。

09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建造并交付

11月4日,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与中船邮轮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及其所属爱达邮轮有限公司正式签署相关交船文件,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标志着我国成功摘取世界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成为能够同时建造航空母舰、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大型邮轮的国家,是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标志性一步。


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总吨位13.55万吨,总长323.6米,型宽37.2米,设计吃水8.26米,最大高度72.2米。全船搭载107个系统、5.5万个设备,包含2500万个零部件,完工敷设4750公里电缆、365公里管系、120公里风管。船上有客房2125间,可容纳乘客5246人,配置了高达16层、面积4万平方米的生活娱乐公共区域,被誉为“海上现代化城市”。“爱达·魔都号” 开建后,邮轮项目团队先后攻克了重量控制、减振降噪和安全返港等贯穿邮轮全生命周期的多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8)

图:爱达·魔都号

10

中国首艘超深水大洋科考钻探船命名试航

12月18日,由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〇八研究所设计、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建造的超深水科考船——“梦想”号大洋钻探船命名暨首次试航活动举行,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装备研发迈出关键一步。


“梦想”号是全球技术最领先、建造施工最复杂的船舶之一。该船总吨约33000吨,总长179.8米,型宽32.8米,续航力15000海里,可抵御16级台风海况,具备海域11000米的钻探能力。该船预计于2024年全面建成,交付使用后将主要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际大科学计划中的大洋科考钻探任务。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9)

图:梦想号


(作者:罗雪 / 编辑:罗雪)



【麦哲观点】年终盘点: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十大事件(图10)





相关信息

【麦哲观点】关税对机器人产业,各细分赛道的影响

【麦哲观点】2024-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大事件深度解析

【麦哲观点】智能制造遭遇“关税冰山”:这些细分领域是沉默还是破冰?

【麦哲观点】从0.2%到2%:中国通胀调控的惊险跨越与战略突围

【麦哲观点】突围红海:一线城市核心城区如何破局科创难题?

【麦哲观点】从深渊到蓝海:深海科技产业的战略突围与未来图景

Contact Us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72 7458 6971

服务邮箱:yangd@mckture.com

公司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栖霞路16号富汇大厦C座11层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逐鹿科技

Copyright 2021-2025 上海麦哲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所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1844号-1

技术支持:逐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