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1-17
麦 哲 洞 察
M E C T U R E
2023年是“数据20条”政策出台的首年,国家顶层政策指导下,各省市积极响应,相关政策体系密集出台,数据要素市场活跃探索,结合数字经济发展热点和麦哲深耕数字经济的研究沉淀,本报告对2023年数字经济十大影响力事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相应内容主要从发展主体、数据基础设施、产业服务平台、公共数据运营、数字资产化等多维度展开。
01
国家数据局的成立
2023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组建国家数据局。随着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副局长沈竹林两位领导相继亮相,国家数据局于10月25日上午在京正式挂牌,标志我国推进国家大数据战略和数字中国建设迈上新阶段。明确了国家数据局的使命: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
对于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我们认为:一方面,国家数据局的核心价值还是围绕数据要素,理顺数据资源高效流通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推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规模报酬递增能力。数据资源的发展将面临数据要素化、数据资产化、数据资本化等变迁过程,而我国正处于数据要素化阶段,但是目前数据要素化在资产地位、权属确权、流通交易、利益分配和安全隐私等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因而国家数据局在数据基础制度建立、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数据标准制定、数据国际合作等方面还大有可为;另一方面,国家数据局首要工作是推动公共数据覆盖,鼓励各城市进行数据收集并开放,继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一般来说,由一线城市入手,以地方性大国企、大央企为主要推手,如北京的中国电子、中国电科、太极股份,上海的云赛智联,广州的广电运通,杭州的浙数文化等。
02
数据要素×效应
2023年12月31日,国家数据局联合17部门联合发布《“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锚定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绿色低碳的12个行业和领域,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强化数据要素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明确到2026年底,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数据交易规模倍增。
对于《“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的解读,我们认为需要重点把控以下几点:第一,关于整体目标中提到“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表明未来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将迎来快速增长态势,不断加快构建数据要素体系的市场化机制亦成为必然趋势;第二,聚焦12个关键行业和领域,明确数字经济和行业融合的方向和路径,积极推动各个应用领域行业场景开放,利用典型场景的示范效应,形成行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第三,围绕数据要素流通,需强化数据流通规则和标准的制定,培育数据流通服务主体,建设数据特色园区等相应载体,通过多措并举形式打造数据要素交易生态体系。
03
2023年迎来城市版“数据20条”出台元年
2022年12月我国“数据二十条”出台之后,各地方政府积极相应并贯彻落实中央指示,2023年迎来城市版“数据20条”出台元年,加强各地数据基础制度建设。
北京出台《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这是北京市数据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的大事,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政策明确指示:力争到2030年,北京市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基本完成国家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工作,形成数据服务产业集聚区。
上海发布《立足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进一步推动数据要素产业发展、促进数字红利释放、提升数字经济质量。并界定相应目标体系:到2025年,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国家级数据交易所地位基本确立;数据要素产业动能全面释放,数据产业规模达50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引育1000家数商企业等。
随着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相应政策的出台,其他省市诸如贵州省、海南省和广西省等都陆续出台相应的数字经济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2023年可谓是“数据20条”出台元年。
04
全国首个“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 正式投用
2023年2月20日,全国首个人工智能(AI)公共算力平台在上海正式投用,该平台依托上海超级计算中心建设及运用,将更为高效的满足科研机构和广大中小微企业对于实际算力使用的需求,并持续探索算力调度新模式。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也表示,“算力不仅仅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点。在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谁的算力强,谁就能够在发展中抓住先机,赢得主动,抢占未来的制高点。”
此次上海人工智能(AI)公共算力平台的投用,一方面,标明上海在算力网络设施上已取得了新的突破,在算力需求方和服务商之间搭建桥梁和平台,利好算力资源的融合共享和高效使用;另一方面,上海模式也为全国其他城市在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探索方面树立标杆,提供样本。
05
工信部50家双跨平台——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最高发展水平
新型工业化担当,“双跨平台”是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最高发展水平的代表。2023年我国国家级“双跨平台”达到50家,诸如华为FusionPlant工业互联网平台、腾讯WeMake工业互联网平台、卡奥斯COSMOPlat工业互联网平台,从各省市发展水平来看,广东新增数量全国第一,总数亦位居全国第一,高达10家。
随着数实融合典型场景和“双跨平台”融合进程的逐步加速,我国“双跨”平台规模呈现出稳健和高质量发展态势,叠加数字经济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未来新型工业化与数字经济的融合共生态势将不断强化。
06
明确数据资产“入表”路径
为进一步规划规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强化相关会计信息披露,2023年8月21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条例》,对于数据资源适用范围,数据资源会计处理适用的准则,会计信息列示和披露要求等各方面都做出要求和界定,并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也被业内视为数据资产“入表”落地实施时间。
《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条例》的出台表明数据资产入表工作的推进将迎来实质性进展,同时也充分彰显我国推进数据成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将从会计核算角度充分体现,为企业数据资源的资产化实现路径提供方向。
07
开启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新模式
2023年全国各省市诸如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河北省、上海、重庆、深圳都在积极探索公共数据开放授权运营的方式,其中《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是全国首部公共数据领域的地方性法规。
北京提出“创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深化公共数据开放、数据交易流通”三句话模式,当然促进数据要素交易,首当其冲需要创新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北京开展了“金融数据专区运营”的探索,并以“交通、医疗”行业数据为场景,开展行业“数据专区”模式;同时围绕公共数据开放,不仅需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开放,更需要运用隐私计算等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形成产品进行合法合规有序开放。
杭州提出2023年底前完成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平台搭建,发布首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重点领域,建立公共数据授权、加工、经营、安全监管等工作机制。2025年底前,迭代升级授权运营平台,形成一批有价值、可推广的数据产品和服务,培育一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生态企业,构建公共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数据基础制度。
08
全国首个《“上海数据”认证要求》制定并执行
全国首个《“上海数据”认证要求》制定并执行,2023年10月,上海发布数据品牌培育计划,制定并施行全国首个《“上海数据”认证要求》团体标准,在2023数商大会上,首批11个经认证的上海数据品牌发布。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亿通国际、交通卡公司、银联智策、卡奥斯、克而瑞、数库科技、金润数科、纳纳科技、汇纳科技、蜜度等企业,涵盖金融、制造、交通、体育、科技等领域。
《“上海数据”认证要求》的出台,对于有效构建数据要素生态体系发挥积极作用,组织并落实“上海数据”相关工作,持续促进数据产品向知识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利好“上海数据”品牌效应的形成,对于上海打造国际数字之都起到显著推动效应。
09
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正式启动
2023年11月10日,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正式启动,11月23日,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积极创建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推动建立健全数据产权制度、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数据要素治理制度。总体方案中明确相应目标体系,到2025年,基本形成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框架体系,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到80PB,数据交易额达到5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500亿元;到2030年,完全建成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打造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政策高地、可信空间和数据工场,汇聚高价值数据资产总量达到100PB,数据交易额达到100亿元,数据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
作为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北京积极落实国家“数据20条”相关举措,先行先试,多措并举鼓励各类数据要素市场主体积极探索,致力在数据基础制度方面形成改革试验示范效应。
10
国家数据局局长首论数字基础设施
2023年11月的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数据要素治理与市场化论坛上,国家数据局局长刘烈宏首次就数据基础设施做出重要论述,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成为国家数据局的重点工作之一,会上强调“数据基础设施支撑数据汇聚、处理、流通、应用、运营、安全保障全流程,通过数据基础设施,不同区域、不同领域的数据资源实现有序汇聚,不同行业、不同机构的数据产品实现合规高效流通”。
我们认为数据基础设施作为发展数据经济的底座,推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将对提升数据产业规模、完善数据产业生态、助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意义。
(作者:万桃 / 编辑:万桃)
(作者:吴越 / 编辑:吴越)
点击查看往期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