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9
【麦哲洞察】新型碳材料是一种未来材料,具有多种结构、多样性能,在核电、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应用广泛。常州多措并举,启动建设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石墨烯小镇等核心载体,引入并培育了数家碳材料领域龙头企业,构建了“南有石墨烯、北有碳纤维”的产业格局,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产业呈集群式、高质量发展态势.
01 集群分析
1. 城市区位
常州地处长三角城市群的几何中心。与上海、南京两大都市等距相望,与苏州、无锡联袂成片,构成苏锡常都市圈,地理位置优越。
图1 常州市区位图
2. 经济水平
2021年,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07.6亿元,在江苏省13个城市中位居第五位,全国城市排名二十五位。经济总量相比上年同期增量达到了1000亿元以上,名义增长速度为12.84%;按可比价计算,实际同比增长9.1%。常州地区面积较小,人口较少,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常州人口数量在全国各城市中排名105位,但人均GDP较高,2020年常州人均GDP排名进入前十。同时,常州县域经济基础雄厚,新北区、武进区和金坛区进入2021年“中国高质量发展百强区”;溧阳县进入了2020年“中国创新百强县”。
3. 产业基础
目前,常州形成了以智能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电网、新医药及生物技术等为代表的十大产业链。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为713.15亿元,在十大产业链中排名第三;规上企业578家,十大产业链中排名第二;科研平台260家,十大产业链中排名第二。
《常州市工业智造明星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加快发展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现“235”培育目标,其中新材料产业在2020年实现千亿产业集群。
表1 常州十大产业链发展水平
常州新材料产业主要集中在新北区、经开区和武进区。其中,2020年新北区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达116家,规上人才有2956人,相关产业园区四个,如新材料产业园、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等。经开区2020年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有113家,规上工业人才有1264人,相关产业园区有2个,如新材料产业园。武进区产业链规上工业企业135家,规上工业人才2975人,现有相关产业园区4个,如武进纺织工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
图2 常州新材料产业布局图
以石墨烯、碳纤维为代表的新型碳材料产业链是江苏省重点培育的优势产业链之一。常州作为全省碳材料发展的重点区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自主创新、体系布局、应用示范等方面形成一定特色和优势,其石墨烯产业规模全国第一、高端碳纤维制备规模全国第一,碳纤维复合织物市占率全国第一。布局方面,常州以石墨烯、碳纤维为主导的新型碳材料产业目前形成了“一核、两区、多基地”的空间格局,集聚效应初步显现。“一核”即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两区”即以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为核心的石墨烯产业集聚区,以常州国家高新区为核心的碳基纤维复合材料产业集聚区;“多基地”即以常州经开区、天宁、钟楼、溧阳、金坛等多个园区为集群基地。
图3 常州新新型碳材料产业布局图
4.产业链条
常州石墨烯产业综合发展水平领跑全国,形成了涵盖石墨烯设备研发、原料制备与应用研究、产品生产、下游应用、市场服务等完整产业链,创造了10余项“全球第一”。2020年,常州石墨烯及应用产业产值超40亿元。石墨烯粉体制备技术国际领先,石墨烯在功能涂料、污水处理、建筑功能材料、电采暖和石墨烯导热膜等下游应用方面的制备技术完全可控;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部分可控;石墨烯在导电复合材料、导热复合材料、增强复合材料等方面的应用制备技术基本可控;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光伏组件、柔性显示器、传感器、生物监测、医药载体等方面的应用制备技术部分可控。
碳纤维产业以常州国家高新区为核心,已集聚中简科技、宏发纵横、新创碳谷、启赋安泰、帝威新材、常州赛瑞等骨干企业,涵盖碳纤维、织物、树脂、预浸料、复合材料制品及关键设备、检验检测全产业链。2020年常州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产值超80亿元。其中:中简科技实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ZT7系列(性能对标东丽T700)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的重大突破,打破国际垄断,解决了高性能碳纤维“卡脖子”问题;宏发纵横是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二维织物国内领先并实现国产替代进口,公司也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电叶片织物供应商;启赋安泰通过收购德国高端碳纤维复合材料企业,掌握民用航空复合材料制品关键技术,助力国产大型民用客机产业发展;常州赛瑞新一代PS1热熔型预浸机操控精度高、自动化程度高,产业化稳定,实现国产替代进口。
02 发展举措
1.创新机制体制
(1)常州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平台、产业基金无缝融合新模式,激发了产业创新活力。2011年,西太湖科技产业园建成江南石墨烯研究院,构建了“研究院+公司”的创新运营模式,成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石墨烯产业化基地。2018年,常州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与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一体运作,并组建注册资本5亿元的江南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平台、产业基金无缝融合新模式。
图4 产业研究院+产业园区平台+产业基金新模式
(2)常州创新政府链长领导制,聚力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2021年,常州市委市政府建立市领导挂钩联系优势产业链工作机制,明确新型碳材料产业链挂钩市领导和牵头部门,统筹推进集群加快发展。“顶层团队+区位集聚”为常州新型碳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后勤储备”。
2.支持平台建设
(1)政府已建立了多个产业创新平台。常州成立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从事石墨烯研发和产业化;建设了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支撑石墨烯团队创新创业;建设了石墨烯小镇,打造石墨烯双创社区。高新区成立了常州市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创新中心。
(2)政府未来还将大力支持平台创新发展。常州市政府通过资金配套、政府承担设备和场地等重资产投入、基金支持等方式,支持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鼓励利用闲置工业厂房、城市综合体建设集创业孵化、生活服务、社交互动于一体的双创载体,对双创载体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引导资助。武进区通过资金奖励、配套支持等方式,支持创新创业平台、高端服务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新北区通过资金配套支持、资金奖励等方式支持企业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和支持新建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
3.加大金融保障
(1)产业基金支持方面,常州组建了江苏首只碳纤维产业基金,各类金融机构每年对集群的支持将超200亿元,同时追加投入150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机构完善集群公共服务体系。武进区鼓励在西太湖石墨烯小镇核心区设立各类先进碳材料产业投资基金。按照地方财政贡献的80%对基金、基金管理机构及专业化招商平台给予奖励扶持。
(2)建立投融资服务体系方面,对于众所周知的中小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常州建立了“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风险补偿”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拥有各级创投基金总规模超过20亿元。
(3)专项资金支持方面,常州设立科技金融超市,助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同时设立每年6000万元、3年不低于2亿元的“碳材料专项资金”,对石墨烯相关企业提供最大支持。2018年,常州市、新北区两级政府共同设立1亿元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培育科创港人才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产业园人才、项目引进等。
(4)信贷支持方面,武进区优先推荐碳材料相关企业享受“苏科贷”、”苏微贷”、”高企贷”、园区金融超市等科技金融产品。注册期在三年之内的初创企业,获得100万元(含)以内银行贷款,给予贷款利息全额补贴;500万元(含)以内的银行贷款,给予贷款利息额50%的补贴。
03 麦哲视野——发展建议
1.项目孵化、企业引进增强应用端聚集度
孵化方面,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财政补贴、资源支持、人才帮扶等方式支持应用端团队创业,并在产业孵化方面给与支持。引进方面,通过土地优惠、资金支持、创立产业基金等方式大力引进应用端企业聚集常州。
2.与全球同步布局专利和标准
加快专利布局:通过资金奖励、提供行政便利、搭建平台培训专利申请策略等方式,鼓励、助力企业申请专利。制定行业标准:鼓励龙头企业制定行业标准,搭建产业联盟鼓励产业集群企业遵循行业标准,扩大集群影响力,抢占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话语权。
3.建立校、企、政合作联盟
由政府牵头,建立大学、企业、政府机构参与的联盟或者协会,定时进行技术交流与信息分享。出台支持企业的技术开发和实用化相关政策,并优先支持联盟或者协会内项目,以吸引企业入驻。
4.鼓励大学、龙头企业外部合作
通过税收返还、资金奖励、发放认证等方式,鼓励龙头企业与外部中小企业合作,鼓励龙头企业专家、大学教授积极到中小企业授课。
5.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机制
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和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研究院为中心,制定支持研究院和研究中心接纳实习生、定期进行技术培训的相关措施,建立技术人员培训机制。
本文节选自麦哲中国《工信部25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文章
麦哲中国:国内产业全程服务第一选择。
麦哲中国是国内最早从事产业培训考察、产业尽职调查研究、产业咨询、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投资等专 业服务的机构,是国内的产业全程服务商。
麦哲中国为国内各级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地产投资者等客户提供政府产业培训考察、产业调查研究、产业规划、区域战略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定位、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基金等业务。在多年的专业服务实践中,和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长期战略合作,拥有丰富的知识案例库、互联网产业平台、产业企业及运营数据库、产业研究院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业全程服务。
麦哲团队均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一流公司,拥有全球产业视野和国内产业深度,公司先后负责了上海、西安、苏州、杭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负责了张江科学城、上海科创中心(临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陕西秦创原和西咸新区、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等产业战略定位咨询,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贡献专业力量。
麦哲中国产业全程服务商,业务咨询 杨先生 联系电话:13671720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