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18
【麦哲观点】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
01重庆基础研究
重庆概况:重庆,简称“渝”,历史悠久,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因山地、丘陵众多,且长江横贯全境,又称“山城”,位于中国西南部,处在中西部地区的结合部,具备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战略地位。全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辖38个区县,含26区、8县、4自治县,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超3120万人,位列我国超大、特大城市第四位。重庆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经济发展水平,同时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交汇点,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西部金融中心、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国际门户枢纽。
图:重庆市
区位交通:重庆处于长江经济带西部腹地,是成渝两地双城经济圈连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中心,在西部地区外向发展中区位优势明显。从长江经济带发展来看,重庆扮演西部增长极的核心使命。从成渝双城经济圈来看,重庆扮演引领成渝城市群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使命。成渝城市群战略上升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同等级定位。重庆将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等方面奋勇发力。重庆在我国交通格局中地位独特,是西部陆海新通道的串联中心,是我国西部与东南亚、欧洲沟通的枢纽。同时,重庆处于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三纵二横”的交汇处,是西部地区连接中东部地区的集散地,承担着我国西部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的使命。
图:长江经济带(左)与成渝双城经济圈(右)
重庆内部交通网络发达,“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一大四小”运输机场格局、一干两支四枢纽九重点的内河水运体系共同构建了重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图:重庆高速公路(左)与机场格局(中)与水运港口(右)
经济发展:从全国城市经济排名来看,重庆市经济实力较强。2021年GDP达到27894亿元,位列全国第五,已无限逼近内地超一线城市广州的28232亿元,经济增速达到8.3%。且从15个新一线城市2021年表现来看,重庆市居新一线城市榜首,有望跨入一线城市行列。但从人均GDP角度来看,重庆市在人均GDP方面的表现远逊于其在GDP总量方面的表现,2021年约8.9万元,平均实力较弱。
图:全国GDP城市十强(左)与15个新一线城市经济情况(右)
从重庆城市经济发展来看,近十年重庆市GDP总量逐年递增,由2011年万亿体量上升至“十三五”期间突破2.5万亿关口,并于2021年达到2.7万亿元。但整体而言,重庆市经济增速放缓,从2011-2016年期间两位数的增长到2019年仅6%左右的增速,由高速增长步入稳步发展阶段。
图:2011-2020年重庆市GDP情况
科技创新:重庆市提出打造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科技创新正成为重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力。《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重庆入选全球城市创新集群百强,其综合科创水平位居全国第7、西部第1。整体而言,重庆市科创资源丰富、基础雄厚,共有高等院校69所,其中本科院校29所,含1所“双一流”高校——重庆大学、2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西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以及陆军军医大学、西南政法大学等11所一本院校。同时,重庆大力培育科技创新主体与能力,“十三五”时期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42家。重庆市近年研发投入及强度不断增长,投入强度约2%,但相较国内其他发达城市,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投入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未来仍将加大科创投入。
图:重庆市研发投入及强度(左)和2019年国内城市研发投入情况(右)
02 重庆产业概况
产业现状:2021年重庆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922.03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1184.9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787.05亿元,增长9.0%。“十三五”期间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从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比6.9:43.1:50调整为7.2:40:52.8,第二产业占比有所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提升。但从全国水平来看,重庆产业结构仍存在较大调整优化空间,重庆市第三产业比例小幅超过50%,远低于一线城市,同期我国新一线城市中9个城市三产占比超过了60%。重庆是我国中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2.6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0.7%。其中,支柱产业处于不断升级调整阶段,2021年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规模达到76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7%。在八大支柱产业中,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占据重庆工业总产值的半壁江山。近年两大产业虽然受疫情、市场、行业影响波动较大,但2021年仍然保持14.2%和13.7%的产值增速,分别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的19.8%和28%。产业布局:受地形因素、地区差异等影响,重庆产业整体呈现“西强东弱”的局面。汽摩、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支柱产业集中在西部,分布于以国家级新区之一的两江新区、渝中区、江北区、南岸区、九龙坡区、沙坪坝区、渝北区等主城区以及潼南、合川、铜梁、大足、永川、江津等都市区内。但整体而言,主城区及都市区内各区域产业类型存在同质化竞争的倾向,半数以上的区均有发展汽摩产业或电子信息产业,未来可能存在制约主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重点产业集群的弊端。
图:重庆市产业布局
小结:重庆市经济总量排名全国第五,产业基础雄厚、整体实力强劲,是我国西部工业“第一城”,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材料、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消费品、能源工业等八大支柱产业。尤其在智能终端、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细分领域在全国产业格局中均占有一席之地。但整体而言,重庆市产业结构较为传统,在电子信息、汽摩、材料等优势产业领域仍以低附加值的生产制造环节为主,产业竞争力相较于北上广深等城市发展较弱,未来有望进一步加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汽车产业向高端化、新能源和智慧化方向转型、电子信息向工业互联、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方向转型,并加大科技研发、产业平台、政策扶持等方面力度。
03 重点产业分析
汽车产业:重庆市汽车产业目前已是重庆产业基础较为雄厚、产值规模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对全市GDP贡献约为15%,位列我国第五大汽车产能大区,仅次于广东、上海、吉林、湖北等地。重庆汽车产业链较为完整,已形成以长安系为龙头、10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供应链,本地配套率超过70%。汽车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重庆西部区域,包括渝北区、合川区、九龙坡区、江津区、永川区、璧山区、大足区、万州区、涪陵区等地。
图:重庆市汽车产业分布格局
汽车产业四大成功要素:依托雄厚产业发展基础,强化本地配套率。重庆汽车产业发展基础雄厚,产业链较为完善,涵盖汽车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等环节,并且在市内各大区域均有汽车相关企业布局,本地配套率超过70%,为重庆成为我国西部发展最强的汽车产业基地奠定坚实的基础。龙头引领,本土培育与国际引进“双轮驱动”。发挥长安汽车的产业基础优势,不断加大培育力度,拓展多种车型,提升长安汽车在汽车产业的占有率。同时,积极与国际汽车龙头企业合作,采取中外合资、招商导入等方式,壮大重庆汽车产业参与主体,提升整车制造产能并带动本土企业技术升级,形成良性的产业发展环境。政府大力扶持,加大汽车产业专项政策。受汽车行业形势影响,重庆市积极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近年先后发布《关于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政策》、《关于印发重庆市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等政策推动汽车产业向更加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培育新增长极。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的大背景下,近年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速高达252%,并且提出到2025年,智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0万辆以上,占本地汽车产量比重超40%的目标。目前已有长安汽车、金康新能源等9家新能源乘用车制造企业、中车恒通等2家新能源客车企业、庆铃汽车、瑞驰汽车等4家商用车企业以及约30家核心配套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目前重点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设备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等领域,取得较好成绩。在消费电子、专用电子等智能终端设备领域,重庆市发展程度较为成熟。据数据统计,重庆市智能终端设备中,计算机整机及配套产业占比高达51.7%,手机及配套产业占比为19%,电子核心部件、智能仪表等其他电子产业合计占比为29.3%,初步形成多点开花、错位发展、齐头并进的产业结构。拥有代表性企业如惠普、东芝、富士康、宏碁、华硕、OPPO、VIVO等。在集成电路领域,重庆市初步建成“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及原材料配套”的全流程体系,拥有代表性企业如SK海力士、华润微电子、西南集成、奥特斯、平伟实业等。在新型显示领域,重庆市基本形成了“原材料—显示面板—模组整机”的全产业链,拥有代表性企业如京东方、惠科金渝、莱宝、美国康宁等。
图:电子信息产业链及重庆发展现状
电子信息产业三大成功要素: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导入龙头企业。重庆电子信息产业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紧抓时代发展趋势,承接来自国际的电子信息产业转移,加大对惠普、富士康、华硕、宏碁等龙头企业入驻的招引力度,给予产业生产和上下游配套的大力扶持,加大生产线项目建设,不断提升产能,形成笔电、手机产业等领域优势。全域化布局,打造多类型产业载体。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已形成以两江新区、江北区、渝北区为主、南岸区为两极,多点支撑的格局,并形成了品牌工业园、电子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软件产业园、数据产业园等系列产业载体,涵盖国家级新区、国家级开发区、市级开发区等多种类型,为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的繁荣提供载体支撑。推动产业延链补链,向高端环节转变。为顺应我国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和科技创新战略的要求,重庆在原有笔电产业基础上,积极发展集成电路、物联网等电子信息高端产业。“十四五”期间,提出重点打造涵盖芯片、液晶面板、智能终端、核心零部件、物联网的“芯屏器核网”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链,逐渐由价值链低端的制造环节向价值链高端的设计研发等环节转变,加大关键领域的研发投入力度。
04 成功要素总结
自身优势:独特的战略区位、优越的航运条件与丰富的能源资源奠定了重庆发展基础。重庆市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中心枢纽、中西部开发开放的重要战略支撑。重庆拥有互联互通的枢纽优势,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实现贸通长江经济带和东南沿海各地,通过渝新欧国际铁路、陆海新通道起点建设实现连接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重庆市丰富的能源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重庆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煤、天然气、锰、钡、锶等涉矿产业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为产业发展提供能源基础和上游原材料支撑。国家政策:直辖以来重庆紧抓行政等级提升、西部大开发等机遇,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发展。从1997年设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市获得国家重点政策的不断支持。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倡议等战略机遇下,重庆市先后迎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定位、中西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设立、“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开通、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创立、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等大事件,为经济繁荣、产业腾飞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为改变西部区域落后的基建面貌、增加西部投资的吸引力,重庆市非常注重在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力度。重庆市号称“固投上的城市”,每年依靠固定资产投资GDP增速稳占城市排行榜前列。截至2019年底,重庆市境内有 37 座已建成的长江大桥,12 座在建大桥,在建和建成高速铁路近1300公里,一改直辖前道路闭塞的情况。 产业链布局:以导入汽车领域、电子信息领域龙头企业为核心,引领带动产业链配套,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在重庆市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一方面通过中外合作来培育本地龙头,如在重庆市汽车产业发展与形成中,以长安汽车为龙头与日本铃木、美国福特合资,拓展更适宜市场经济的微型汽车、轿车产品,从而提升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吸引国际化龙头入驻,如紧抓东部沿海笔电产业转移的机遇,瞄准行业巨头,与品牌商对接、研究新的产业模式,先后引进了惠普、宏碁、华硕、东芝、思科等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引入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聚。如引入和培育汽车零部件企业,实现以长安系为龙头、10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供应链,本地配套率超过70%;如在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为解决“两头在外”弊端,继续实施配套产业本地化,先后引进超过860家零部件配套企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产业集群体系。
麦哲中国:国内产业全程服务第一选择。
麦哲中国是国内最早从事产业培训考察、产业尽职调查研究、产业咨询、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投资等专 业服务的机构,是国内的产业全程服务商。
麦哲中国为国内各级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地产投资者等客户提供政府产业培训考察、产业调查研究、产业规划、区域战略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定位、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基金等业务。在多年的专业服务实践中,和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长期战略合作,拥有丰富的知识案例库、互联网产业平台、产业企业及运营数据库、产业研究院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业全程服务。
麦哲团队均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一流公司,拥有全球产业视野和国内产业深度,公司先后负责了上海、西安、苏州、杭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负责了张江科学城、上海科创中心(临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陕西秦创原和西咸新区、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等产业战略定位咨询,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贡献专业力量。
麦哲中国产业全程服务商,业务咨询 杨先生 联系电话:172745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