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13
01 高站位,立足上海对标国际,勇当大科创排头兵
以立足上海对标国际、高站位的要求来定义华新工业园片区产业的目标和愿景,强调大虹桥、大科创、长三角一体化三重属性叠加效应,继而形成青浦在上海科创的引领和示范效应。
积极承接长三角一体化使命。华新镇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东部组团,东临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作为示范区的“东大门”,区域发展应充分承接长三角一体化溢出。
积极承接大虹桥和大科创发展使命。上海科创中心“四梁八柱”布局下,已布局张江、杨浦、大零号湾、青浦华为等“从0到1”科创策源地,以及“从1到10”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华新可积极布局科创加速以及产业化等环节。2023年伊始,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将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核心功能做了新提升,巩固提升原有“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三大功能基础上,增加“大科创”功能,以大科创赋能,更好提升产业高度、增加要素密度、拓展开放深度,华新工业园片区应积极利用好紧靠大虹桥优势,在大虹桥新增的“大科创”功能定位中找到自己的亮点和特色,成为大虹桥科创服务发展的示范。
立足上海,青浦华新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产业基础,积极承接科创使命之下,优越的地理优势利好其承接国际物流中心建设,从而进一步促进上海的国际交易和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对标国际,对标新加坡等国际全球数字物流枢纽中心建设,扬长板补短板、高站位,立足上海,放眼世界,成为全国产业升级发展和科创服务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物流中心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级。
02 绘蓝图,制定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战略方向
通过规划,旗帜鲜明界定华新重点布局产业方向和战略方向,规划的核心是建设产业发展体系和产业生态体系,聚焦重点方向突破。
从上位战略规划来看,结合长三角、上海、青浦等上位产业规划,华新可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智能汽车等产业方向思考切入;从竞争格局来看,聚焦青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广泛布局,从华新镇区域来看,华新工业园片区产业方向应部分错位,可融入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等产业;从片区产业基础来看,围绕华新优势的“物流+汽配”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寻找高附加值和热点领域,并且集成电路等也已经成为新机会;从区域发展使命来看,依托科创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已经成为新范式,以生产制造属性较强且具备充足可开发空间的工业用地驱动科创加速及产业化发展,以研发用地承接其他科创服务发展;从核心龙头企业来看,华为是青浦未来产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工业园片区在集成电路、智能驾驶等领域有承接华为外溢和合作的可能。
建议华新工业片区打造“2+1”产业体系,以数字经济和高端装备为两大重点产业、科创服务为一大支撑产业,两大重点产业即以汽车电子(智能网联汽车)、集成电路为主的数字产品制造,伺机发展无人机、传感器、物联网;以智能制造装备、卫星及应用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伺机发展智能电网装备;一大支撑产业即以工业互联网和检验检测为主的科创服务,作为重点产业的支撑产业。
从区域战略定位来看,立足长三角一体化以及大虹桥两大国家战略,以大科创、大数字为引领,助力华新成为长三角科创生态服务的重要增长极,成为青浦区长三角数字干线的数字智造主阵地,大虹桥“大科创”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上海市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生态的加速器,长三角一体化产业升级发展核心示范区。
03 优布局,打造“一湾一轴多港”的片区空间功能布局
在华新打造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以及立体联动“稳定器”。其一,围绕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牛鼻子难题,在华新C65用地项目上打造以人才创新创业、前沿技术攻关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的功能,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加速器”。其二,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赋能,在以M104为主阵地的华新工业园区打造以生产制造、科创产业化等为主的功能,成为两链融合的“促进器”。其三,围绕人才安居乐业、聚才引才更能留才等目标,在以中交凤启虹桥为首发项目的凤溪片区打造以人才公寓、品质住宅、活力商业等为主的产业配套功能,成为立体联动的“稳定器”。
科创全周期的功能就是从原始创新到中试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科创服务,那么通过“三器”的建设最终能够实现华新镇整体产城融合、产业升级、科创示范的关键目标。
以“三器”建设为主要抓手,布局 “一湾一轴多港”的大片区空间功能格局。“一湾”即大虹桥科创湾,围绕苏州河及其支流,作为片区整体产业战略布局。“一轴”即嘉松中路科创生态主轴,依托华新南北主干道嘉松中路,相关重点产业园区项目沿嘉松中路两侧分布,打造从创新到研发再到制造的科创生态廊道。“多港”即数字智造港、集成电路港、智能网联港以及总部研发港等精品产业园区项目。通过“一湾一轴多港”的打造,使得青浦华新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西部核心极。
04 搭生态,界定最优的产业发展与企业招引的生态体系
积极构建包括一批产业基金、一批产业平台、一套产业政策、一个产业大会、一批产业人才等在内的“五个一”产业生态体系。
其一,组建一批产业基金,积极联合市、区的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以及龙头企业等社会资本的力量,建立从企业初创期到成长期再到成熟期等全周期的产业基金体系,推动华新新兴产业的投资和培育。
其二,搭建一批产业平台,积极引入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大学等高校院所的区域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等功能,促进高校前沿科技成果就地孵化转化,并且鼓励高校院所与圆通、中通等龙头企业共同建设诸如数字物流装备等联合创新平台和实训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赋能。
其三,制定一套产业政策,积极争取市、区两级相关政策倾斜,并且利用好上海市特色产业园区的品牌和平台,以数字物流装备等特色产业为切入口制定企业扶持、平台打造、人才引育等一系列产业政策。
其四,举办一个产业大会,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联合同济大学等高校院所、龙头企业以及其他专业服务机构等市场主体的力量,举办具有全国甚至全球影响力的展会论坛,通过顶级平台汇聚顶尖人才、企业和机构,充分扩大华新的产业影响力。
麦哲中国:国内产业全程服务第一选择。
麦哲中国是国内最早从事产业培训考察、产业尽职调查研究、产业咨询、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投资等专 业服务的机构,是国内的产业全程服务商。
麦哲中国为国内各级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地产投资者等客户提供政府产业培训考察、产业调查研究、产业规划、区域战略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定位、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基金等业务。在多年的专业服务实践中,和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长期战略合作,拥有丰富的知识案例库、互联网产业平台、产业企业及运营数据库、产业研究院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业全程服务。
麦哲团队均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一流公司,拥有全球产业视野和国内产业深度,公司先后负责了上海、西安、苏州、杭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负责了张江科学城、上海科创中心(临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陕西秦创原和西咸新区、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等产业战略定位咨询,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贡献专业力量。
麦哲中国产业全程服务商,业务咨询 杨先生 联系电话:172745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