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产业洞察
  • 产业动态
  • 经典案例
  • 加入麦哲
  •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规划
  • 产业培训
  • 产业招商
  • 产业资本
  • 产业洞察

麦哲观点

【专题研究】解析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如何成为全国标杆

时间:2024-10-08

【麦哲洞察】青岛是全国最早开展“蓝色药库”建设的城市之一,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2个(PSS、GV-971)均来自青岛。2024年3月青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再次取得重大突破,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抗乙肝病毒新药LY102获临床准入,研发团队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LY102项目的系统临床前研究和新药临床试验申报(IND),为“蓝色药库”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两个月后,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顺利完成一期临床试验,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第17款海洋创新药物,我国海洋新药创制进入新发展阶段。

青岛海洋产业封面(1).png

研究梳理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经验,麦哲中国认为青岛取得成功主要有四大抓手,主要包括持续的政策发力、布局前沿基础设施、建立综合性创新机构和产学研深度融合。

01 持续政策发力

近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强化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构建,先后出台《关于推进和鼓励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若干政策措施》《关于支持“蓝色药库”开发计划实施意见》和《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近百个重点项目提供扶持资金近1亿元,有力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制定形成了《关于进一步支持青岛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包括支持“蓝色药库”项目研发、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研发、创新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开展资质认证、企业开拓市场等7项具体政策措施,新政策整合优化原来三项政策,构建起了从临床前研究到各期临床试验,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及平台服务、市场开拓等各个环节,覆盖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条的政策体系,涵盖范围广、支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强。

 

8月30日发布《实施“蓝色药库”开发计划 建设青岛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包括总体要求、体系架构、运行模式、重点任务、成果转化、资金保障六部分内容。通过构建“1+4”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架构,建立覆盖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上游发现—中试开发—产业转化”全链条、全流程的“1+1+N”运行模式,实施研发平台搭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加强人才引育、打造专业园区等重点任务,按照早期研发、临床前、临床试验、产业化四个阶段梯次投放资源,将进一步完善青岛市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协同推动“蓝色药库”重大成果聚集开发和批量产出。

 图片1.png

图:青岛“1+4”海洋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架构

 图片2.png

图:青岛蓝色药库“1+1+N”运行模式

02 布局前沿基础设施

智能超算药物组学计划,由“崂山实验室”、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等单位联合发起,借助海洋领域运行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利用多方共建的海洋创新药物筛选与评价平台,通过智能超算人工模拟、生物验证等手段,将人工智能与虚拟筛选高效结合,从现有大量的化合物库资源中寻找治疗重大疾病的关键分子,为新药创制提供物质来源。该计划发布了全球最大的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可直接用于虚拟筛选与智能药物设计。通过虚拟筛选,即将海洋天然产物三维结构数据库与药物分子靶点数据库比对分析,科研人员测试库中的海洋化合物对可能与特定疾病有治疗意义的生物分子靶点的活性;通过智能药物设计,即对海洋化合物进行结构改造和设计,进一步评估海洋化合物的成药潜力。此外,科研人员还对一些海洋化合物进行了生物实测,最终筛选出约20个基本结构跟LY102类似的化合物,经优胜劣汰确认LY102符合成药要求。

03 建立综合性创新平台

海药院作为新型研发机构,可灵活高效组织开展海洋药物研发工作。具体而言,海药院总体布局、统筹管理,即‘管总’;海药院下设的12个平台是科研人员日常工作之地,不同学科、方向的科研人员在此‘练兵’,受各平台管理,主要对平台负责人负责;当LY102项目启动时,根据需要抽调不同平台上的科研人员组成一个‘军团’,其间,被抽调科研人员主要受项目负责人调度,项目完成后再回到各自平台岗位。通过项目制合理配置资源,使不同平台的科研人员能够协同协力。在LY102项目中,从各研发平台抽调至项目组的研发人员可以全身心投入到项目中,直接对项目负责人负责,其所在研发平台无条件支持其开展项目所需的研发工作。换言之,LY02项目负责人“权力”非常大,可以基于项目需求遴选不同平台的科研人员入组,统筹管理项目运行,这让日常沟通、配合更加高效。该创新项目管理机制下,仅用了8个月就完成LY102项目的系统临床前研究和新药临床试验申报(IND),并顺利获批临床准入。

04 产学研深度融合

青岛不断深化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深入实施“硕果计划”“海创计划”,通过出台政策、建设创新创业共同体、打造服务平台等方式,促进海洋科技成果就地交易、转化和应用。例如,通过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青岛打造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类要素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以BG136为例,在合作中,药企发挥了在药物生产、市场、投资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海药院则发挥了其在候选药物药理药效、工艺开发、质量标准、临床申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双方形成紧密的创新联合体。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以下简称“海药院”)联合省内外优势力量,共建海洋生物医药细分领域联合创新中心,共同致力于“蓝色药库”开发。本次共揭牌4个联合中心:胶类中药联合创新中心由海药院与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海洋生物资源与化妆品工程联合创新中心由海药院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共建,海洋植介入医疗器械联合研究中心由海药院与苏州天鸿盛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共建。

以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为核心,联合各龙头企业已取得重要成效。与正大制药合作研发的国际首个免疫抗肿瘤海洋一类新药BG136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有望成为国际上第17个海洋创新药;与中腾生物合作研发的抗HPV凝胶获批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与黄海制药合作研发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MBW1905,与中皓生物合作研发的三类高端创新医疗器械——脱细胞鱼皮修复膜材料,以及抗急性髓性白血病药物MBL211、新型抗凝血药物GS19正在开展系统性临床前研究。

青岛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的快速发展,为上海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上海作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中心,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丰富的产业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基于这些优势,上海可以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以下是对上海的几点启示:

一是重视政策支持与顶层设计。上海应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包括资金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的激励措施。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明确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构建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临床试验、再到市场化的全产业链政策体系。

二是加强前沿基础设施建设。借鉴青岛智能超算药物组学计划的成功经验,建设高性能计算中心,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速新药研发。建立海洋生物资源库,收集和保存海洋生物样本,为新药研发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建设高水平的创新药物筛选平台,提升新药筛选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是建设综合性创新平台。依托现有的生物医药研究机构,建立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整合多学科资源,形成协同创新机制。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

四是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龙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创新联合体,促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应用。建立技术转移平台,提供科技成果评估、专利申请、技术交易等一站式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五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项目,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定期举办国际海洋生物医药会议和展览,提升上海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关于麦哲_最新.png

麦哲中国:国内产业全程服务第一选择。

麦哲中国是国内最早从事产业培训考察、产业尽职调查研究、产业咨询、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投资等专 业服务的机构,是国内的产业全程服务商。
麦哲中国为国内各级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地产投资者等客户提供政府产业培训考察、产业调查研究、产业规划、区域战略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定位、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基金等业务。在多年的专业服务实践中,和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长期战略合作,拥有丰富的知识案例库、互联网产业平台、产业企业及运营数据库、产业研究院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业全程服务。

麦哲团队均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一流公司,拥有全球产业视野和国内产业深度,公司先后负责了上海、西安、苏州、杭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负责了张江科学城、上海科创中心(临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陕西秦创原和西咸新区、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等产业战略定位咨询,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贡献专业力量。

麦哲中国产业全程服务商,业务咨询 杨先生 联系电话:17274586971。

相关信息

【麦哲观点】杭州元宇宙产业园深度揭秘:政策砸下 "千万礼包",三大标杆园区如何孵化 "未来产业"?

【麦哲观点】重磅!麦哲最新发布中国海洋经济强市指数,解码“深蓝经济”新格局

【麦哲观点】“枢纽+科创”双轮驱动,松江新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麦哲观点】关税对机器人产业,各细分赛道的影响

【麦哲观点】2024-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大事件深度解析

【麦哲观点】智能制造遭遇“关税冰山”:这些细分领域是沉默还是破冰?

Contact Us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72 7458 6971

服务邮箱:yangd@mckture.com

公司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栖霞路16号富汇大厦C座11层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逐鹿科技

Copyright 2021-2025 上海麦哲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所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1844号-1

技术支持:逐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