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2-03
【麦哲洞察】自2002年成立以来,常州科教城通过集聚高校资源、引入重点科研院所、链接国际科创平台,形成了集高校、研发机构、企业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集聚地。其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过去20年里,常州科教城在多个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常州科教城,位于常州市,由省教育厅、科技厅与常州市人民政府共同建设,是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创新园区,也是国家高职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实验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常州科教城通过集聚高校资源、引入重点科研院所、链接国际科创平台,形成了集高校、研发机构、企业于一体的科技创新集聚地。
01 发展阶段
常州科教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从本地教育资源的整合到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再到国际化合作网络的建立。
2002年,在省教育厅和科技厅的支持下,常州启动了一个创新项目,将六所高等职业院校集中起来,形成了以职业教育为特色的“大学城”。这一举措旨在促进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成为当时全国范围内的一大亮点。
随着项目的推进,至2005年底,常州进一步扩展了原有模式,开始建设“科技城”,通过引入更多国内外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围绕地方制造业转型和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打造了一个集教育、研发、企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中心。
到了2007年左右,常州科教城开启了其国际化进程的新篇章,积极寻求与德国、以色列等国家在教育和科研方面的深入合作,成功吸引了包括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在内的多家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入驻,并建立了多个国际合作交流平台。
通过这些努力,常州科教城不仅加强了自身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也为推动当地乃至长三角地区产业技术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功能布局来看,常州科教城集中布局高教园区、研发园区、孵化园区三大板块,覆盖高等教育、科技研发、创业孵化等功能,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图:常州科教城功能布局图
02 发展举措
作为“创新之核”,常州科教城致力于与城市形成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其目标是基于常州制造业的优势,推动全市产业协同创新,从而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在过去20年里,常州科教城在多个层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企业孵化与发展
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常州科教城已经成功孵化了多家优秀企业,其中包括7家上市公司、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4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探索与各辖市区及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合作模式,科教城向这些地区输送了超过400家孵化毕业的企业。
2产学研融合
常州科教城的研发平台与5800余家企业开展了横向合作,签订了7600多份合同,促进了近千亿元的产值增长。这不仅推动了区域先进制造业的协同发展,也提升了常州及其周边地区的制造业整体水平。例如,常州光电技术研究所为超过100家企业提供了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完成了300多项产学研合作项目,并创造了超过一亿元的研发收入。
3人才培养与就业贡献
常州科教城内的六所高等院校培养了大量高质量技能型人才,累计毕业生近50万人,就业率高达98.27%,其中约40%选择留在常州工作。这些毕业生成为了支撑“智造名城”发展的关键力量。
4专业服务辐射
常州科教城还面向全市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提供一系列专业服务,包括技术咨询、金融服务、技术评估和专利认证等。中国(常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除了快速预审、维权和确权服务外,还推出了“产业智库”系列政务服务,帮助部分企业在上市前解决重大知识产权问题。
5国际合作
最后,常州科教城的国际合作值得借鉴:常州科教城对标国际科创与产业前沿,与德国、以色列等国家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开展合作,打造了常州“创新之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