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1-26
【麦哲洞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此同时,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经济也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本文将探讨数字经济如何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开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01 发展背景
海洋不仅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也是交通的命脉、战略的要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强国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2023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达99097亿元,较上年增长6.0%,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9%,拉动国民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但在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际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我国海洋经济正在面临增速放缓的压力,同时资源环境约束、关键共性技术“卡脖子”、海洋产业“大而不强”等问题依旧突出,海洋经济的发展亟需新的动力和变革。
如今全球已进入“工业互联”的新时期,数据与信息成为了新的“大气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网络化、智能化的数字基础设施为支撑,依托于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创新,通过实现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和质量变革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赋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塑造海洋领域国际竞争优势提供了全新思路和可行路径。
02 发展路径
一、数字产业化
数字产业以数字技术为底座,涵盖各种与数字技术相关的行业,如互联网、软件开发、电信行业等,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高创新性等特点,结合海洋经济,即引导数字产业下海,通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海洋产业融合,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业,比如船载智能终端、船用导航雷达、海洋遥感与导航、水声探测、深海传感器等。广东在海洋领域产业数字化方面做出成功示范,早在2018年,广东省提出将海洋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六大海洋战略新兴产业之首,此后不断强化政策指导,在《广东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支持大型电子信息企业向海洋领域拓展,推动高端海洋电子装备国产化,并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海洋电子信息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同时注重产业创新平台建设,成立深圳海洋电子信息产业研究院,旨在连接技术端和应用端,促成产学研合作,突破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推动海洋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二、产业数字化
海洋产业的数字化是指将海洋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对海洋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实现生产方式的智能化、管理模式的现代化,使海洋产业更具创新力和适应性。重点在智慧港口建设、船舶海工制造、海洋养殖捕捞、海洋生物医药等方面深化数字技术与海洋产业的融合发展。
推动智慧港口建设,加强物联网、信息传感、数字供应链管理、自动监测等数字化技术在港口、码头建设和管理中的运用,有效畅通与周边港口物流信息的互联互通,利用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实现货物装卸的自动化操作,提高作业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优化算法,实现船舶进出港的智能调度,减少等待时间和拥堵现象。
推动船舶海工业数字化转型,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和数字化管理的全流程转型,设计方面开展基于5G技术的模型基础定义(MBD)技术工艺三维模型化,通过构建全三维数字模型,实现基于数字样船的三维送审和建造,支撑无纸化造船的落地实施;制造方面以生产过程具备动态感知、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分析等功能的生产车间为主要载体,开展一体化精度制造;管理方面以分布式技术、云存储技术、AR/VR技术、AI技术等为手段,对造船供应链管理、远程运维等业务进行优化完善,实现船东、设计院所、总装厂、船检、供应商等整个造船产业链的多方协同服务。
提升海洋渔业数智化水平,海水养殖方面,建设智慧海洋牧场,通过智能传感器实时监测水温、溶解氧、pH值、盐度等重要水质指标,利用自动化设备,如自动投饵机、水质调控系统、自动清洁装置等,实现养殖过程的智能化管理。海洋捕捞方面,建设远洋渔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为远洋捕捞作业提供更为精准的船舶定位、渔业资源动态监测、海洋灾害预警预报、船舶通信等多项技术服务,提高捕捞效率。
运用AI赋能海洋生物医药,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快速识别和筛选具有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活性成分;利用AI技术从海洋生物数据中快速识别潜在的药物靶点,并验证其可行性;通过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和深度学习模型,设计和优化新的海洋药物分子结构,提高药物的活性和成药性;还可通过AI模型预测候选海洋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ADMET)特性,减少临床试验失败的风险;同时智能算法和自动化设备的应用能够加速新药的研发和制备,提高研发效率和成功率。
三、数字基础设施
数字基础设施是以信息网络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提供数据感知、采集、存储、传输、计算、应用等支撑能力的新一代数字化基础设施,拓展到海洋领域,前端利用卫星遥感、海洋浮标、无人潜水器等技术建立全天候、全覆盖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组网运行“空天海地”一体化海洋观测网络,感知和获取海洋各类信息数据,全面提升认识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综合能力,促进海洋资源开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例如上海在建的“海底科学观测网”国家大科学工程建成后,将在我国东海和南海典型海域实现从海底向海面的全天候、实时和高分辨率的多界面立体综合观测;后端建设海底数据中心,将服务器安装在密封的压力容器中,安放在海底,利用海水的流动、体量对服务器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能够有效节约能源和资源,存储和处理海量的海洋数据,支持海洋经济的智能化管理,例如海南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解决数据中心高能耗的难题,开发建设全球首个商用海底数据中心。
四、数据资产化
充分挖掘海洋数据价值,整合海洋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和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集成海洋地理、空间、环境、生态、生物、海域等全要素信息,建设标准化、系统化的海洋数据平台,为海洋能源、采矿、渔业、旅游等发展提供海洋数据服务,促进海洋数据的广泛应用。国家海洋信息中心研发了全国首个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搭建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数据在线汇聚、涉海部门海洋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公益海洋数据产品集成服务和国际海洋信息资料交换合作的海洋数据采集、分析、共享和应用一站式平台,建立了基于云计算、互联网和区块链等先进技术的海洋三维立体“一张图”云端服务门户,面向业务部门、科学研究和社会公众等,提供直接浏览、免费下载、申请使用、在线分析和产品定制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