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产业洞察
  • 产业动态
  • 经典案例
  • 加入麦哲
  •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规划
  • 产业培训
  • 产业招商
  • 产业资本
  • 产业洞察

麦哲观点

【麦哲观点】重磅!麦哲最新发布中国海洋经济强市指数,解码“深蓝经济”新格局

时间:2025-05-09

《中国海洋经济强市发展指数报告(2023)》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指数体系为基石,旨在全面、客观评估我国主要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当前发展水平与未来增长潜力。通过构建包含海洋经济实力、科创竞争力、生态竞争力、资源承载力、对外开放度五大维度的综合评价模型,形成“5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特色分析体系。数据依托各市统计局、国家海洋局、《中国海洋统计年鉴》及涉海行业主管部门权威数据,为城市海洋经济竞争力提供科学、系统的评价框架。基于此,2023年海洋经济强市排名揭晓。

01

综合排名:上海稳居榜首,头部格局渐显

TOP 7 城市:上海、青岛、广州、大连、天津、深圳、宁波

上海以75.69分遥遥领先,海洋经济总量占全国10%,高端船型国产化率突破90%,LNG船订单全球占比超25%,稳坐“海洋经济第一城”。青岛(52.32分)凭均衡发展位居第二,海洋产业覆盖28个门类,国际海洋合作成果亮眼。广州、大连分列第三、第四,前者依托国际大港与生态修复,后者以4200亿产值打造“蓝色引擎”。天津、深圳、宁波则凭借港口优势与新兴产业跻身前列。


图片

(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强市指数综合排名)


图片

(TOP7 实力分布)

02
经济实力:上海“一超多强”,厦门增速亮眼

TOP 3:上海、天津、厦门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达9901亿元,是第二名天津的1.8倍,单位岸线产值超17.3亿元/公里,展现超高经济密度。天津以5550亿元产值和全国最高的单位岸线产值(36亿元/公里)紧随其后。厦门则以15%的增速登顶增长榜,人均海洋生产总值达5万元,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深圳因城市体量较大,致使人均海洋生产总值和海洋生产总值增长率较低,因此排名靠后。


图片
(海洋经济实力子指标排名)
03
科创竞争力:上海领衔,高校与实验室成“胜负手”

TOP 5:上海、青岛、广州、大连、深圳


上海汇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同济大学等13所涉海高校,承担了上海大部分涉海国家级实验室,同时在船舶技术、海洋智能装备、海工装备配套和关键技术、深海探测与开发技术、极地科学等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SCI论文引用量全国第一。青岛依托崂山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等海洋领域重要科研机构斩获最多国家级海洋科技奖项。广州以34个省级以上实验室、38个工程技术中心领跑科研平台数量。大连依托大连海事大学、大连理工拥有涉海国(含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33家,仅次于广州,同时涉海工程技术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深圳研发投入强度全国第一,但高校资源仍是短板。



图片
(海洋科创竞争力子指标排名)


04
生态保护:海口水质满分,厦门“生态账”压力大

TOP 5:海口、青岛、威海、厦门、大连


海洋生态竞争力方面,主要从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率、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单位土地工业固废排放量[万元GDP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单位土地工业固废排放量为负向指标,数据越大、得分越低]、环保投资强度和海洋自然保护区等维度进行评价。整体来看,海洋旅游发达的城市对海洋生态保护更为重视,生态竞争综合排名整体靠前。海口近岸水质优良率100%,工业污染指标最低,生态竞争力居首。青岛、威海水质优异,环保投资成效显著。厦门以99.36%的海洋保护区占比夺冠,但工业废水排放量最高,治理挑战严峻。大连、宁波则因生态资源均衡跻身前列。



图片

(生态环境竞争力子指标排名)


05

资源承载:大连资源最丰,深圳逆袭“小空间大经济”

第一梯队:大连、舟山、福州


大连以全国第一的海域面积、均衡的资源分布登顶;舟山海岸线最长,福州海水产量全国第二。深圳、广州因海岸线短、资源匮乏排名靠后,凸显“小空间大经济”的发展韧性。


图片

(资源环境承载力子指标排名)


06


对外开放:上海稳居“国际枢纽”,宁波打造中东欧合作支点

TOP 4:上海、深圳、广州、宁波


海洋对外开放度方面,主要从城市外贸交易额、港口吞吐量以及对外旅游等维度进行评价,与城市对外开放度基本吻合,上深广三城引领全国沿海城市。

上海对外开放排名全国第一。2023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2万亿元,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新增65家,累计已达956家,是我国内地外资总部型机构最多的城市。同时,上海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常年居全球首位。随着打造国家制度型开放示范区任务的推进,上海将成为全方位高水平引领的对外开放高地。

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发端之地、前沿阵地,是国内营商环境最优、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深圳的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加速形成。2023年,深圳的外贸进出口总额超过3.8万亿元、班轮运输指数2046,均仅次于上海并遥遥领先于其他沿海城市。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低于上海和宁波,对外开放度综合排名第二。

广州经过40年的对外开放,对外贸易不断实现跨越发展,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持续增强,2023年国际旅游收入占总出口的比重全国第一、其他指标均稳定排名在第四至第六,以59.8分排名第三。

宁波是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拥有“中国开放看浙江、浙江开放看宁波”的金名片,尤其在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优势明显,港口货物吞吐量全国第五,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外贸进出口总额在全国沿海城市中第三,拥有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综合排名第四。



图片

(海洋对外开放度子指标排名情况)


从“海洋资源大市”到“海洋经济强市”,中国正以科创为桨、生态为舵,驶向深蓝。头部城市需巩固优势,中腰部城市则需在特色领域突围——或深耕“蓝色粮仓”,或发力“智慧海洋”,或探索“低碳用海”。而如何平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如何将“海洋酸化”等全球性挑战转化为治理机遇,将成为“向海而兴”的核心命题。

相关信息

【麦哲观点】杭州元宇宙产业园深度揭秘:政策砸下 "千万礼包",三大标杆园区如何孵化 "未来产业"?

【麦哲观点】重磅!麦哲最新发布中国海洋经济强市指数,解码“深蓝经济”新格局

【麦哲观点】“枢纽+科创”双轮驱动,松江新城高质量发展面临哪些挑战?

【麦哲观点】关税对机器人产业,各细分赛道的影响

【麦哲观点】2024-2025年全球生物医药行业大事件深度解析

【麦哲观点】智能制造遭遇“关税冰山”:这些细分领域是沉默还是破冰?

Contact Us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72 7458 6971

服务邮箱:yangd@mckture.com

公司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栖霞路16号富汇大厦C座11层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逐鹿科技

Copyright 2021-2025 上海麦哲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所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1844号-1

技术支持:逐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