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产业洞察
  • 产业动态
  • 经典案例
  • 加入麦哲
  • 首页
  • 关于麦哲
  • 园区规划
  • 产业规划
  • 产业培训
  • 产业招商
  • 产业资本
  • 产业洞察

麦哲观点

【麦哲观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系统化实践: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国资运营新范式

时间:2025-07-17

【麦哲洞察】2024年,上海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30万亿元,这一数字不仅刷新了地方国资体量纪录,更标志着上海作为全国国资重镇的战略地位。在深化国企改革的新征程中,上海以系统性思维推动改革从“施工图”向“实景画”转化,形成了一套可借鉴的改革范式。

01 战略布局与资本配置创新

上海国资改革的核心逻辑是服务国家战略与城市发展大局。通过推动国有资本“三个集中”——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领域集中、向公共服务和公益性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上海重构了国有资本的功能版图。

在资本运作层面,上海构建了多层次基金矩阵:

1. 设立千亿级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母基金及未来产业基金,创下2024年全国最大规模纪录,并实现“当年设立、当年遴选、当年投资”的超高效率

2. 2025年新增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形成“长期资本+并购整合+资源协同”的创新机制

3. 建立全国首个省级**国资基金尽职免责制度**,明确不以单一项目亏损追责,通过分层分类长周期考核,破解国资基金“不敢投”的困境

监管体系上创新实施“四类一层”分类监管(资本运营类、产业发展类、金融服务类、城市保障类+科创层),首次为科技创新型企业设立独立监管层级,实现政策精准“滴灌”。

20250717图片1.png 02 体制机制突破的内生动能

人才机制改革是激活国企活力的关键切口。上海系统性推进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三能机制”改革专项行动,将改革成效纳入企业负责人考核体系。目前市管企业已聘用115名职业经理人,全部实行“一人一约”契约化管理,各级企业部门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比例达1.34万人,年内末位调整率达2.53%。

上海在国内率先建立常态化核心竞争力评估机制,2025年出台《上海市国资委监管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引》,围绕价值创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战略管控能力、产业影响能力、ESG表现五大维度构建动态评价体系。这套工具引导企业识别短板,例如信息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权重达40%,金融企业则侧重30%的战略管控能力,实现精准能力培育。

在激励创新方面,上海国企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覆盖面达16户,科技型企业分红激励达12户,实施中长期激励的企业占具备条件企业比例近80%,有效绑定核心人才与企业长期发展。

03 重组整合与效能提升路径

上海国资的布局优化通过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双轮驱动:

1. 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打造总资产超1.6万亿元的投行“航母”,成为新“国九条”后头部券商合并首例

2. 申通地铁集团与上海申铁公司重组,实现上海市域铁路“投建营”一体化

3. 上海建科与上咨集团整合组建工程咨询“国家队”

存量资源盘活成效显著。实施“四个一批”存量土地盘活三年行动,2024年完成4.8平方公里低效产业用地处置;设立百亿级存量资产盘活基金,推动资源向新质生产力领域流动。

数字化转型成为传统产业升级核心引擎。2024年市属制造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75.6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63家企业获评全球灯塔工厂及国家级智能工厂;向全社会开放308个数字化转型场景,签约金额超6.7亿元。

20250717图片2.png 04 风险防控与监管自我革新

上海构建了穿透式风险防控体系,上线全面风险预警2.0系统,全面推行总审计师制度和内审集中管理。2025年开展11类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推动监管向参股企业和重点子企业穿透。在合规创新领域,推动四家事业单位整体转制成立上海市检验检测认证有限公司,解决“家底不清”“定价公允”等改制难题,成为全国事业单位改革典型案例。

上海市国资委自身实施刀刃向内的改革,实现“三大转变”:

1. 从行为监管向“行为监管与对象监管并重”的矩阵式监管转变

2. 从分散式监管向流程驱动的协同式监管转变

3. 从被动约束型监管向“监管与服务并重”的赋能型监管转变

内部架构重组为产业处室(敏捷前台)、业务处室(高效中台)、综合处室(集约后台),形成流程驱动的协同体系,使监管更贴近企业发展实际需求。

改革启示

上海经验表明,国资改革需要制度创新与战略定力的双重支撑。从千亿基金矩阵到“四类一层”分类监管,从科创企业专项扶持到职业经理人“一人一约”,上海通过系统性制度设计,使30万亿国资焕发新动能。

随着2025年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上海国资正加速向科技创新策源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引擎转型。其改革逻辑的核心在于:以市场化机制激活微观主体活力,以战略型监管守护改革航向,最终实现国有资本功能放大与城市发展使命的高度统一。这套改革范式,为全国国资系统提供了可复制的“上海样本”。


相关信息

【麦哲观点】上海国资国企改革的系统化实践: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国资运营新范式

【麦哲观点】未来2-3年,哪些产业是确定性增长?

【麦哲观点】浦江潮涌向深蓝 —学习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精神结合上海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思考

【麦哲观点】无锡具身智能产业崛起:国家战略下的传统制造转型样本

【麦哲观点】海洋产学研四大合作范式

【麦哲观点】稳定币产业深度研究:现状、机遇与挑战

Contact Us

   在线咨询

咨询热线: 172 7458 6971

服务邮箱:yangd@mckture.com

公司地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栖霞路16号富汇大厦C座11层

  • 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
  • 产业地产
  • 特色小镇
  • 产业特区
  • 产业新城(区)
  • 产业老城(区)
  • 产业规划

  • 产业专题
  • 产业地图
  • 建筑规划
  • 十四五规划
  • 可行性研究
  • 产业培训

  • 产业讨论会
  • 产业考察
  • 产业招商

  • 园区招商
  • 企业服务
  • 产业资本

  • 投资顾问
  • 产业基金
  • 逐鹿科技

Copyright 2021-2025 上海麦哲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所权所有 沪ICP备2022001844号-1

技术支持:逐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