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8
【麦哲洞察】港华再生能源业务近年来通过资产证券化、跨境资本运作、战略投资三大核心路径,构建了多元化的资本生态体系。这一模式不仅为港华再生能源业务的规模化发展注入动力,也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麦哲产业研究院特对该案例展开深度研究,以飨读者。
01 资产证券化:类 REITs 发行与轻资产转型
首单工商业光储类 REITs 落地:
2024 年 12 月,港华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发行首单工商业分布式光伏及储能类 REITs(“零碳智慧 1 期”),规模 5.15 亿元人民币,优先级票面利率 2.3%,创下两项行业纪录:
首单港资企业境内类 REITs:突破跨境融资壁垒,为港资企业参与内地新能源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范式。
首单光储一体化资产证券化:底层资产覆盖深圳、广州等地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及储能项目,年发电量超 540 万度,形成 “投资 - 运营 - 退出” 闭环。该产品获国有大行、头部券商等机构 2.5 倍超额认购,募集资金专项用于新光伏和储能项目投资,推动轻资产模式规模化复制。
二期类 REITs 发行与储架扩容
2025 年 6 月,港华再次发行“零碳智慧 2 期”类REITs,规模 4.70 亿元,优先级利率进一步降至 2.2%,全场认购倍数 2.4 倍,显示市场对其资产质量的高度认可。
两期累计融资近 10 亿元,均纳入50亿元储架额度,为后续持续融资奠定基础。资金将投向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 “光储充”一体化枢纽,目标 2025 年新增光伏装机 1.5 吉瓦,储能配套率超 30%。
02 跨境资本运作:碳信用交易与国际合作
香港交易所 Core Climate 平台首笔跨境 VCUs 交易
2024 年,港华通过香港交易所 Core Climate 平台完成首笔跨境自愿碳信用(VCUs)交易,涉及迪拜客户与中国、印度的风电、生物质项目,交易额超千万港元。
该交易采用双币结算机制,并引入第三方尽调确保碳信用唯一性,为跨境碳资产流通提供标准化流程。截至 2025 年中,港华国际碳业务收入占比已达 18%,目标年底突破 20%。
03 战略投资与技术产业化
钙钛矿技术合作与产能布局
2024 年 3 月,港华与协鑫光电签署战略合作,共建全球首个 2 平米钙钛矿叠层组件实证项目,目标转化效率达 28%,计划 2025 年量产。
协鑫光电于 2024 年 12 月完成 C1 轮融资近 5 亿元,港华通过旗下基金参与投资,推动钙钛矿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2025 年 6 月,协鑫光电昆山吉瓦级产线投产,港华同步启动钙钛矿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项目试点。
储能技术并购与研发投入
硫基液流电池:2024 年签约超 400MWh 储能合同,重点布局工商业 “光储一体化” 场景,如深圳沙井充电站配置的 20kWh 硫基液流电池系统,峰谷套利降低 70% 电费。
虚拟电厂技术整合:与腾讯合作开发 “碳汭星云” 平台,聚合分布式资源参与电网调峰,深圳福田区委大院项目实时调节能力达 300 千瓦,累计响应 15 次。
04 多元化融资与生态协同
AuM 互利合作与外部引资
2024 年通过 AuM(资产托管)模式引入外部资金 15 亿元,开发 450MW 分布式光伏项目,降低自有资金占用比例至 30% 以下。2025 年计划进一步扩大 AuM 规模,目标引资 20 亿元支持储能和氢能项目。
股东支持与财务优化
母公司注资:香港中华煤气通过债转股、增资等方式向港华智慧能源注入超 10 亿港元,强化资本实力。
财务指标改善:2024 年可再生能源业务净利润跃升五倍至4.79亿港元,占集团核心利润 30%;2025 年中报净利润同比增长5%,毛利率维持 35% 以上,支撑持续派息能力。
05 未来资本战略:衍生品与全球化
碳金融产品创新
港华正筹备发行碳中和债券及碳期货产品,探索 “碳配额质押融资” 模式,计划 2025 年推出首单挂钩国际碳价的结构性金融工具,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海外市场布局
东南亚光伏投资:通过香港子公司投资越南、马来西亚的分布式光伏项目,2025 年目标新增海外装机 500MW。
中东氢能合作:与阿联酋马斯达尔公司探讨绿氢项目股权投资,计划 2026 年启动试点项目。
港华再生能源的资本运作呈现三大特征:
资产证券化主导:类 REITs 发行规模领跑行业,形成“重资产持有-轻资产运营”的资本循环。
跨境协同深化:碳资产交易、绿电互认等机制突破地域限制。
技术驱动融资:钙钛矿、液流电池等前沿技术通过战略投资与并购快速产业化,反哺资本回报。
未来,港华将进一步探索碳期货、REITs等衍生品,同时借力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推动“一带一路” 沿线新能源项目的跨境投融资,目标 2030 年可再生能源业务收入占比超 50%,成为全球综合能碳服务商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