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9-02
【麦哲洞察】在近日召开的8月份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份系统部署"人工智能+"行动的国家级政策文件,标志着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就人工智能在我国的未来发展路径提出了明确建议,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此次发布会传递出的信号表明,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将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01 政策出台背景:为何此时推出"人工智能+"?
全球人工智能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截至2024年底,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过4500家,相关产业规模达到2.5万亿元,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理论、核心算法、高端芯片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意见》的出台,正是为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人工智能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和国家竞争力的新优势。
02 发布会核心内容:四个重点方向
1. 夯实基础理论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发改委强调,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重点突破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算法等"卡脖子" 技术。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企业在应用层较为活跃,但在基础理论层仍相对薄弱。
"我们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争取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基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 推动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发改委特别强调,要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制造业、农业、金融、医疗等传统产业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的价值在于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将支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制造' 示范工厂,推动智能制造规模化发展。"
3. 构建完善的数据要素市场
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燃料"。发改委提出,要加快构建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等基础制度,促进数据要素高效流通和使用。
"我们将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数据交易平台和数据定价机制。"
4. 加强安全治理和伦理规范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安全治理问题日益凸显。发改委强调,要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安全监管体系,制定伦理准则和标准规范。
"发展必须与治理同步推进。我们将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举,建立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安全评估和监管体系。"
03 政策背后的深意:为何此时强调这些方向?
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从技术探索期进入应用深耕期。前期主要集中在技术研发和场景试点,现在需要更加注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全球人工智能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美国、欧盟等都在加大投入。我国需要在保持应用优势的同时,补齐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短板。
规模应用条件逐渐成熟
随着5G、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完善,人工智能大规模应用的条件已经具备。此时需要加强数据要素市场建设,为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更好支撑。
04 产业影响:哪些领域将受益?
算力基础设施领域
人工智能芯片、服务器、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将迎来新发展机遇。特别是国产AI芯片企业,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
工业人工智能领域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将加速发展。"人工智能+制造"将成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
数据服务领域
数据标注、数据清洗、数据治理等数据服务业态将更加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数据交易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安全治理领域
人工智能安全评估、伦理审查、合规咨询等服务需求将大幅增加,带来新的市场机会。
结 语
国家发改委此次发布会为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方向:从追求技术突破到注重应用落地,从单一技术创新到产业生态构建,从快速发展到底线思维。这一转变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正在走向成熟发展的新阶段。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如同今天的互联网一样,成为各行各业的基础设施。抓住这一波发展机遇,不仅关乎企业生存发展,更关系到国家竞争力提升。人工智能的未来已来,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