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8-26
【麦哲洞察】2025年7月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近日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以下简称《清单》),系统梳理了未来5–10年AI领域的关键发展方向。这份清单共包含297项新兴技术,分为三大类别,覆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多个维度,将为我国人工智能战略布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重要参考。
01 《清单》三大类别及核心内容
1. 与AI相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技术(163项)
聚焦信息工程科技领域的突破性创新,主要包括:
AI计算集群技术:支撑超大规模AI训练与推理,提升算力效率。
量子传感:结合量子计算与AI,提升高精度测量能力。
脉冲神经网络(SNN):模拟生物神经网络的低能耗AI架构,适用于边缘计算。
超级通用智能体(AGI):向更接近人类智能的AI迈进,具备自主决策能力。
6G通信技术:推动超高速、低延迟网络发展,支撑元宇宙、远程医疗等场景。
2. 与AI相关的产业升级与学科交叉技术(122项)
旨在赋能传统行业,推动跨领域融合,例如:
脑机接口(BCI):医疗康复(如智能假肢)、人机交互新方式。
生物启发算法:模仿自然界智能(如蚁群算法)优化AI决策。
纳米机器人:用于靶向给药、微创手术等精准医疗应用。
AI辅助药物设计:大幅缩短新药研发周期,降低临床试验成本。
3. AI热点技术预测(12项)
与日常生活和消费市场紧密相关,包括:
未来智能终端:如脑控设备、AR/VR融合交互。
具身智能(Embodied AI):人形机器人进入家庭,承担家务、陪伴等任务。
智能无人系统:物流无人机、自动驾驶、农业自动化。
算力基础设施:让普通设备也能调用云端AI算力,降低使用门槛。
02 哪些行业将受深远影响?
1. 医疗健康
脑机接口帮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纳米机器人实现精准靶向治疗,减少药物副作用。
2. 智能制造
AI计算集群优化工业大数据分析,提升生产效率。
脉冲神经网络赋能低功耗工业物联网(IIoT)设备。
3. 消费电子与生活服务
未来智能终端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具身智能机器人进入家庭,提供个性化服务。
4. 通信与计算
6G+AI催生全息通信、远程手术等新应用。
量子传感提升自动驾驶的环境感知精度。
03 未来展望:AI如何推动社会变革?
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表示,这份清单不仅是技术指南,更是推动“存量革新”(传统产业升级)和“增量突破”(新兴产业孵化)的关键工具。未来几年,随着这些技术的逐步落地,AI将像水和电一样渗透到每个生活场景。
你怎么看? 欢迎留言讨论,哪些AI技术最让你期待?
参考资料:
· 中国工程院《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
· 人民网、搜狐科技、红网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