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6
洞察:本文将通过分析总结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十大类型和八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带您一起深入了解各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和做法。从上海的“千帆会”组织,到西安的“秦创原”创新雨林生态,从苏州的“钻石模型”到青岛的“蓝色硅谷”,再到成都的“猎头行动”等等,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不同城市如何依托自身的独特资源和产业基础,制定并执行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这些实践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灵感,突出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城市发展应坚持个性化和差异化路径,灵活应对经济和社会的多元需求。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下,城市作为推动区域繁荣和参与国际合作的关键节点,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持续演变,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一动力不仅关乎创新能力的增强、产业结构的升级,也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因此,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一个审慎而富有远见的战略规划过程,这要求决策者深入分析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人才结构等关键因素,以确保发展战略的精准性和适应性。
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因地制宜战略,强调了对本地条件的深入理解和利用。这要求城市管理者和决策者避免采用一种通用的、标准化的发展模式,而是应当根据城市的具体环境和潜力,制定出具有针对性和创新性的策略。例如,对于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城市,可以着重发展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对于科技基础雄厚的城市,则可以聚焦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和商业化。通过这样的策略,不仅可以最大化地发挥城市的比较优势,还能有效规避资源浪费和同质化竞争的风险,从而在全球经济中塑造独特的竞争地位,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广泛且深刻,覆盖了众多方面,但究其本质,还是在劳动者的能力提升、劳动资料的技术跃升及劳动对象的创新性整合与提升。这些要素是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对于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劳动者方面,新质生产力强调教育和人才培养,以及人才的集聚和创新能力。这包括了教育科研支撑型城市,它们依托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培养和吸引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教育发展;以及人才集聚高地型城市,通过优化人才政策和生活环境,吸引高端人才,形成人才集聚的高地。
在劳动资料方面,新质生产力关注科技创新和科技研发工具的发展。科技创新先锋型城市通过建设科技园区和增加研发投入,形成了强大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而科技研发核心型城市则侧重于科技研发工具和技术的发展,通过提供研发资金支持和建设高新技术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是新质生产力中最为丰富的领域,涉及多个方面的城市发展类型。数字化转型先行型城市通过推动数字化转型,优化劳动对象组合,提升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率;产业升级示范型城市通过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智能制造先行型城市引入先进的制造技术和自动化设备,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绿色发展引领型城市推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区域协同发展型城市通过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推动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型城市则通过建设综合交通枢纽,提升城市的物流能力和经济辐射力。
这些城市类型不仅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和经验。
通过这一分类,本研究旨在为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参考,并期望能够启发城市发展的相关规划者和决策者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全面发展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表1:新质生产力城市发展类型与特征对照表
03实践洞察: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八大案例
1. 上海“千帆会”:打造科技研发核心型的新质组织力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积极寻求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突破口。在此背景下,上海市科委和临港集团共同推出了“千帆会”这一科技创新组织,旨在通过汇聚科技资源、高端人才和创新力量,促进科技研发与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上海在科技研发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拥有一大批国家级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科技研发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均居全国前列。2023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预计高达4.4%.同时,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显著提升,成为推动上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2. 西安“创新雨林”:打造科技研发核心型的又一新质生态力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西安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构建了“创新雨林”这一创新生态系统。该系统旨在通过搭建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的创新平台,推动科技研发与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培育新质生产力。西安市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的深度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2022年,西安六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食品和生物医药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达到7652.81亿元、增长27.9%,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达到62%,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同时,西安市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多项科技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苏州“钻石模型”:打造科技创新先锋型的新质驱动力
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城市,苏州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苏州当地专家提出产业升级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模型“钻石模型”。该模型强调通过构建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空间体系、创新体系和文化制度体系,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叠加的良性互动,共同推动苏州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演变。这一理论模型旨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快苏州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产业的发展,并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纳米材料、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以实现苏州由后发优势转向先发优势的战略转型。通过这一模型的实施,苏州旨在到2026年构建“1030”产业体系,即1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30条重点产业链,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产业,规上工业产值达到5万亿元,从而建成全球具有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
苏州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充分展示了其在打造科技创新先锋型新质组织力方面的强大实力。同时,苏州市还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4. 杭州“云上丝绸”:打造数字化转型先行型的新质引领力
杭州作为中国的数字经济之都,一直致力于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丝绸,作为杭州的标志性元素,亦在数字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展现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无限可能。后亚运时代,这座城市和城市的产业、企业,均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开启了全新篇章。
杭州的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0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1.2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比重超过30%。电子商务、云计算等产业作为杭州数字经济的代表,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充分证明了其在打造数字化转型先行型新质组织力方面的领先地位。
5. 青岛“蓝色硅谷”:打造智能制造先行型的新质智造力
青岛作为中国的海洋科技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为了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青岛市政府提出了“蓝色硅谷”战略,旨在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该战略不仅有助于提升青岛的制造业水平,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了新的路径。
2022年,青岛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6.1%和7%,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批海洋智能制造领军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这些企业不仅推动了海洋装备制造的智能化和自动化,还在深海探测、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6. 烟台“低碳样板”:打造绿色发展引领型的新质生长力
在全球绿色发展的浪潮中,烟台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产业优势,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循环经济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发展。烟台市政府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培育新质生产力。
烟台市的绿色发展成果显著。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5%,清洁能源占比达到30%,显示出烟台市在绿色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烟台市的绿色产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成为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7. 成都“猎头行动”: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型的新质汇聚力
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为了吸引和培养高端人才,成都市推出了“猎头行动”。这一行动旨在通过优化人才政策、提升城市生活环境、搭建人才发展平台等措施,吸引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来成都发展。成都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城市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成都市的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长,高层次人才占比不断提高。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53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占比达到15%。这些人才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成都的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成都市还积极搭建人才发展平台,为人才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发展机会。
8. 济南“四新动能”:打造产业升级示范型的新质跃迁力
面对新旧动能转换的迫切需求,济南市提出了“四新动能”发展战略。该战略旨在通过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基础,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济南市在这一过程中注重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方式,推动新动能的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济南市在产业升级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实施“四新动能”战略,济南市的新兴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传统产业也得到了有效改造升级。同时,济南市还积极推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业态的发展,为城市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上述八个代表城市在打造新质生产力方面各具特色,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些城市通过实施不同的战略和措施,推动了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发展,为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04 总结展望: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趋势及策略建议
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未来趋势将更加注重内在的创新潜力和外在的互联互通。城市不仅要在内部培育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还要加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通过开放合作促进知识和技术的交流。这种内外结合的发展模式,将有助于城市在全球经济中找到新的增长点,提升城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城市发展也将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方式,以实现经济繁荣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城市需要采取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发展策略,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环境。城市应该根据自身的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文化特色,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规划。例如,沿海城市可以发展海洋经济和港口物流,内陆城市可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和加工业,历史文化名城可以发展文化旅游和创意产业。此外,城市还应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形成区域发展共同体,共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挑战。通过这种因地制宜、协同发展的战略,城市将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麦哲中国:国内产业全程服务第一选择。
麦哲中国是国内最早从事产业培训考察、产业尽职调查研究、产业咨询、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投资等专 业服务的机构,是国内的产业全程服务商。
麦哲中国为国内各级政府、管委会、平台公司、产业地产投资者等客户提供政府产业培训考察、产业调查研究、产业规划、区域战略咨询、产业新城战略定位、产业园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开发模式和开发策略、产业招商、产业运营、产业基金等业务。在多年的专业服务实践中,和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有长期战略合作,拥有丰富的知识案例库、互联网产业平台、产业企业及运营数据库、产业研究院等,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有价值的产业全程服务。
麦哲团队均来自国际和国内的一流公司,拥有全球产业视野和国内产业深度,公司先后负责了上海、西安、苏州、杭州、南京、合肥、厦门等城市和国家级新区“十三五”、“十四五”规划,负责了张江科学城、上海科创中心(临港)、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陕西秦创原和西咸新区、广东自贸区横琴新区等产业战略定位咨询,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贡献专业力量。
麦哲中国产业全程服务商,业务咨询 杨先生 联系电话:1727458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