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RECOMMENDATION
浩瀚海洋,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更是大国博弈的关键疆域。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经济做了重要论述和部署,会议内容给出了更明确的政策指引,也是对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深海科技”部署的延续。今年以来,中央对深海方向的关注,一方面来自于全球公海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另一方面来自于我国持续的海洋观测网络建设带动的勘探、开发成本的降低。同时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区域,正以全球视野和科技基因重塑中国经略海洋的新范式。上海案例所呈现的国际化牵引力、科技创新策源力、制度突破引领力,为国家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城市样本”
政府产业平台公司作为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力量,曾在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开发、招商引资等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在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但发展压力巨大的背景下,产业平台公司成为“政企合作”的典范,承担起“融资+开发+招商”的多重职责。
然而,随着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开发建设为主”的传统模式日益暴露出可持续性不足、效率低下、负债累积等系统性问题。在“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政府产业平台公司的传统路径正面临终结,其职能和模式亟需重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左右,这个看似平常的数字背后,蕴含着中国宏观经济治理的深层逻辑。实际上是启动一场史无前例的宏观经济平衡术——要在12个月内实现价格中枢的十倍级跃升,既要规避通缩陷阱的持续侵蚀,又要防止刺激过度引发通胀失控。这场精密调控的背后,折射出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以及在多重约束下寻求发展最优解的治理智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提出,标志着深海科技正式跻身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序列。这一历史性时刻的背后,是深海科技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从国家战略需求走向市场化应用的关键转折。深海科技不仅是人类探索未知的终极前沿,更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战略制高点。在这个占地球表面积71%、资源储量远超陆地的蓝色空间,一场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产业革命正在开启。
“十五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国有平台公司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国有平台公司面临着从传统投融资与基础设施建设角色向产业化转型的迫切需求。产业化转型不仅是国有平台公司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核心力量。深入探讨国有平台公司在“十五五”时期的产业化转型之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是国有平台公司十五五规划的重中之重。
毫无疑问,提振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马车之一,在过往的经济策略里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尤其在当前,是战略之举。然而,当我们站在 2025 年的门槛上审视,如果仅仅将目光聚焦于提振消费,已难以满足经济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全面需求。
产业平台公司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通过构建股权与 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双平台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价值的最大化。下面与作者一起探讨股权与 REITs 双平台的特点及优势、双平台协同效应的表现形式和策略吧。
青岛是全国最早开展“蓝色药库”建设的城市之一,在海洋生物医药领域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国际公认的16个上市海洋创新药物中有2个(PSS、GV-971)均来自青岛。2024年3月青岛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再次取得重大突破,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抗乙肝病毒新药LY102获临床准入,研发团队仅用8个月就完成了LY102项目的系统临床前研究和新药临床试验申报(IND),为“蓝色药库”的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两个月后,免疫抗肿瘤海洋多糖类药物“BG136”顺利完成一期临床试验,未来有望成为全球第17款海洋创新药物,我国海洋新药创制进入新发展阶段。
研究梳理青岛海洋生物医药发展经验,麦哲中国认为青岛取得成功主要有四大抓手,主要包括持续的政策发力、布局前沿基础设施、建立综合性创新机构和产学研深度融合。
2021年3月,东京都政府制定了《“未来东京”战略》,以“绿色和数字”为核心,从实现保护东京都居民的生命和生活的“危机管理”、“无落差的社会”,到“儿童优先”等切入点推进城市进化。以“可持续性恢复”的视角,构筑强韧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我国“十四五”规划中首次不设GDP增速目标,但各省市“十四五”规划中都有明确的GDP增速明确目标,经济发展和分析离不开这个“指挥棒”。通过分析,全国的“十四五”期间全国GDP增速完成预期目标有较大挑战,其中内蒙古、陕西、湖北、浙江、山东等这五省最有可能或者可超预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设定的GDP年均增速目标。广东、江苏、北京这三省市可能完成或略超预期完成“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设定的GDP年均增速目标,剩余23个省市很有可能完不成“十四五”规划纲要中设定的GDP年均增速目标,包括上海。
LATEST RELEASE
苏州自古便是发展重地,两千余年来不曾被人遗忘,骨子里是“识时务”、善于“变革创新”的基因。既保留千年古韵,又从不错过历史发展的重大机遇期,如建国初期自力更生的“苏南模式”、如改革开放及跨国公司浪潮下的“苏州工业园”奇迹、如全球低端制造转移和中国市场崛起时适时产业转型、如创新驱动的新时期下加大科创力度及完善产业生态等布局。苏州的发展靠的不是国家战略拉动、也不是上海的绝对扶持,而是其每一步发展都紧扣时代的趋势,当机立断进行抉择。未来的苏州,将有望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建设一个产业实力更强、更开放融合的“现代之城”!
2022华东无人机基地产业园是国内首个正式允许无人机开展多场景测试、应用的基地,也是上海重磅打造的26个特色产业园区之一。 作为国内首个允许无人机开展多场景测试、应用的基地,华东无人机基地建立了无人机飞行服务、研发制造、展示交易、教育培训以及拟建的科创孵化、适航技术研究、检验检测等七个中心,致力于打造无人机全产业链集聚区,形成一个配套产业链、商业价值链、应用生态链和要素创新链较齐全的无人机产业生态圈。
2022上海电子化学品专区依托全国七大石化基地之一上海化学工业区建设,承担着保障集成电路产业链自主可控和上海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 2020年上海化学工业区挂牌成立电子化学品专区,成为全国首个电子化学品产业园区。依托上海化学工业区强大的产业基础、体制机制和载体设施,国际电子化学品龙头、本土电子化学品重点企业项目持续落地专区,为上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也将成为全国化工类园区升级发展的新风向。
2022